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6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61.
以梢斑螟属Dioryctria害虫的自然属性为主,构建我国梢斑螟属害虫经济重要性分析指标体系,明确各项指标间的叠加关系,确定每项指标的赋分标准。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果梢斑螟D.pryeri Ragonot^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 Denis et Schiffermuller、赤松梢斑螟D.sylvestrella Ratzeburg、樟子松梢斑螟D.mongolicella Wang et Sung、芽梢斑螟D.yiai Mutuura et Munroe和云杉梢斑螟D.schuetzeella Fuchs的经济重要性分值依次排在前7位,为该属中重要的种类,应加强相关研究和防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2.
思茅松与4种阔叶树混交林的生长及抗松梢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茅松与红木荷、西南桦、冬樱花、喜树4树种不同比例的混交林营造试验结果(2.5年生)表明:在其混交林中思茅松的生长量一般优于纯林。但需控制好思茅松与阔叶树种的比例,否则达不到增产效果。思茅松与西南桦、红木荷等阔叶树种混交(比例适当)有利于减少松梢螟对思茅松的危害,其中思茅松与4树种同时混交,针阔比为2?1时,抗松梢螟效果最佳;与西南桦混交,针阔比采用1?1较好。  相似文献   
63.
微红梢斑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红梢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预报技术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微红梢斑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微红桃斑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为确定危害黑龙江地区红松(Pinus koraiensis)、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干及侧枝的梢斑螟属(Dioryctria)昆虫种类,通过比对幼虫毛序、成虫外部形态及外生殖器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鉴定,依据线粒体COI基因计算样本与其他梢斑螟种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构建ML树和NJ树,以确定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样本的形态特征与赤松梢斑螟(D.sylvestrella)相同;样本的COI基因序列相似度较高,且种群间存在共享单倍型(Hap3);样本与在GenBank记载的赤松梢斑螟间的遗传距离(0.004)处于种内遗传距离范围(0~0.005),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与赤松梢斑螟聚为一支。因此,可以确定所鉴定的样本均为赤松梢斑螟。依据COI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能够有效确定物种及分类地位,并且与传统划分结果相吻合,说明COI基因适用于梢斑螟属昆虫的鉴定和系统发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5.
松果梢斑螟对油松球果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是我国松属(Pinus)针叶树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属寡食性害虫,在我国北方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ebulaeformis)(李宽胜,1992;李新岗,2002).此虫1年1代,以2龄幼虫越冬,幼虫在5-6月份钻蛀球果及新梢,致使嫩梢枯萎,球果干瘪,影响油松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种子生产(袁荣兰等,1990;姚远等,1996),特别是结实期的油松种子园、母树林受害最为严重.松果梢斑螟可与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一起危害油松球果,在油松良种基地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李新岗等,2006;2007).  相似文献   
66.
林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微红梢斑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火炬松林和湿地松林内松毛虫赤眼蜂释放密度对微红梢斑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微红梢斑螟虫口密度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随着松毛虫赤眼蜂放蜂密度的增加,防治效果明显增加;不同树种松林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在同一释放密度下,火炬松林分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湿地松林分.同时,分析了影响防治效果的各种因素,对林间释放松...  相似文献   
67.
微红梢斑螟的研究进展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微红梢斑螟寄主及分布、生物学特性、虫害发生与林分的关系、天敌资源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灾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68.
对松实小卷蛾、松梢螟的为害性和空间格局及在序贯抽样技术中的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虫对松树为害具有选择性,松实小卷蛾幼虫主要为害侧枝,为害程度火炬松>黑松>湿地松>马尾松,松梢螟为害则以主梢为主,为害程度 黑松>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空间格局分别为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松实小卷蛾明显超过防治指标,急待全面防治,松梢螟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  相似文献   
69.
黄山松球果害虫主要有松实小卷蛾和松果梢斑螟的幼虫,它们是一类生活隐蔽、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的钻蛀性害虫,通过几年室内外的反复试验研究,提出了防治黄山松主要球果害虫的农药品种、用量(浓度)及施药的最佳时间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70.
云南松梢斑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频次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Iwao与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方法,对云南松梢斑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用B1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法对聚集原因分析表明:云南松梢斑螟的聚集现象与其栖息环境有直接关系,生物学特性的作用能通过种群密度的变化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